Can't find it ? Try here...
Thursday, April 14, 2016
許冠傑成功故事
顺境使我们的精力闲散无用,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,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。
让我们建议处在危机之中的人:不要把精力如此集中地放在所涉入的危险和困难上,相反而要集中在机会上——因为 危机中总是存在着机会。
許冠傑生於1948年9月6日,暱稱「阿Sam」,生於廣東廣州,在香港樂壇被稱為「歌神」、「香港樂壇祖師」和「廣東歌鼻祖」。在70 年代红透半边天。
許冠傑兩歲時,隨家人移民到香港,定居在鑽石山。1964年他和朋友組成「harmonicks樂隊」,彈低音結他與當主音歌手。1965年「harmonicks」解散,他即加入「bar six」,在總統酒店地牢的fire cracker酒吧演唱。1966年bar six改名為lotus「蓮花樂隊」,許冠傑任主音歌手,後為鑽石唱片公司灌錄了首張細碟「just a little」和「i'm be waiting」。但因後來與無線簽約,不顧經理人lal dayaram的反對而被唱片公司雪藏。1969年考進港大心理學系。
1972年,許冠傑與許冠文在香港無線電視〈雙星報喜〉節目中以一曲〈鐵塔凌雲〉成為香港粵語流行曲的「開山祖師」,並有「歌神」之稱。
其後,在80年代中期,許冠傑因為年紀較大,無法與當時香港的「偶像派」對衡,所以開始失去年青人市場。因此他在形象上作出了新嘗試,加入80年代的搖滾元素,脫離了寶麗金時代的「鬼馬形象」,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頗受歡迎。
許冠傑除唱歌外,更有參與電影拍攝。例如〈鬼馬雙星〉(1974)、〈天才與白癡〉(1975)、 〈半斤八兩〉(1976)、〈賣身契〉(1978)、〈摩登保鏢〉(1981)等;而〈最佳拍檔〉續集更有五集之多。
許冠傑更是首位歌手在紅磡體育館舉行個人演唱會,反映了當時他在樂壇上的號召力及叫座力,更開創紅磡體育館成為日後歌手舉行大型演唱會的先河。
許冠傑於1992年初宣佈退休,期間曾有客串在私人場合表演、舞台劇和電影〈大贏家〉;及後在2004年初復出,並譜寫〈04祝福你〉,在2004年3月播放,為復出打開序幕;復出後首站在香港舉辦48場「繼續微笑」演唱會。
許冠傑與兄長許冠文、許冠武和許冠英合稱「許氏一門四傑」。
前述許冠傑除唱歌外,亦有參與電影拍攝。其實,許冠傑的歌曲與電影關係密切,兩者達到「相輔相成」之效。以下將淺談之。
許冠傑的影視歷程可分為四大時期:前期、鼎盛期一、鼎盛期二和後期電影。而中間兩個歷程較為重要,其重要電影都在這兩時期產生,比如〈鬼馬雙星〉、〈天才與白痴〉、〈半斤八兩〉、〈賣身契〉、〈摩登保鑣〉和〈最佳拍擋〉等。
如〈鬼馬雙星〉描寫許冠文,許冠傑兩人以賭為生,中間夾雜大量搞笑,打鬥情節,因當時的香港人並不富裕,靠賭發財的劇情正好迎合當時許多人的心理;再以〈半斤八兩〉為例,片中許冠文的尖酸刻薄、許冠傑的老實英勇和許冠英的傻裡傻氣三者結合,把一個偵探社發生的故事演繹得維肖維妙,被譽為20世紀香港最具諷刺的電影。〈半斤八兩〉爆笑的場面再加上許冠傑演唱的同名主題曲,自然使此電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,打破了〈鬼馬雙星〉創造的最高票房記錄。還在日本掀起一陣熱潮,79年重映時又創重映賣座記錄,可見〈半斤八兩〉是許氏兄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,使許冠傑在歌壇影壇都成為炙手可熱的天皇巨星;而〈最佳拍檔〉中有許冠傑、麥嘉、張艾嘉,再加上搞笑的情節,刺激的場面,高科技的運用以及現代元素的大量引入使這電影獲得了無數讚譽。由於影片的空前成功,在〈最佳拍檔〉80年代共拍了四部續集,分別為〈最佳拍檔之大顯神通〉、〈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〉、〈最佳拍檔之千里救差婆〉和〈新最佳拍檔〉。
綜觀許冠傑電影的特點,最重要的一點是歌曲與電影互相配合,達到「相輔相成」之效。電影中往往有主題曲,而這些電影電影主題曲幾乎由許冠傑包攬,包括製作電影的音樂及演唱;加上他們的宣傳策略得宜,在每部電影上映之前,都由許冠傑推出一張同名大碟,待主題曲唱至街知巷聞後,再上映該電影,因此許氏兄弟的五部影片都成為當年最賣座影片,有三部都打破票房記錄。例如〈打工皇帝〉配以主題曲〈最緊要好玩〉、〈半斤八兩〉電影配以同名主題曲〈半斤八兩〉,無論電影還是主題曲都講盡打工仔的辛酸事。在這策略之下,電影主題曲先在大眾流利,唱得街知巷聞,人人都耳熟能詳,這使得許冠傑先在歌壇上「紅」起來;其後電影上映了,人們因熟悉該電影的主題曲而進場看電影,這又使得電影票房收益節節勝利,同時令許冠傑於影壇上又「紅」起來。比如最高票房是〈花田喜事〉,收益三千五百萬以上;其次是〈雞同鴨講〉,收益二千九百三十七萬以上;再者是〈最佳拍擋之女皇密令〉,收益二千九百二十八萬。
總結而言,許冠傑的電影及歌曲有「相輔相成」效果,令他紅遍歌壇及影壇。
朱耀偉於〈香港流行歌詞中的「香港」本土意識〉把香港流行歌分作三個時代:分別是七十年代、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,而許冠傑代表整個七十年代。其實,他一開始是唱英文歌的,又組織樂隊唱歐西流行曲著名,並有一雖然系列英文唱片,其後才開始唱粵語歌,於1974年推出首張廣東大碟〈鬼馬雙星〉。眾所周知,許冠傑的作品特點是多元化。他的作品雖然淺薄,有平民化、庸俗一面,但也有精緻的一面(別忘了他一開始是唱英文歌的,而且他還是香港大學心理學系),例如會利用粵曲小詞式的旋律填入古典的文言化歌詞,而他的大眾化可說是市場導向的結果。
毫無疑問,許冠傑歌曲第一大特點是社會性、寫實性,並且自寫自填自唱,有別於一般歌手只是唱。他的歌曲有幾點特色:一,有意識的觀察香港人日常生活和性格特點、注重本土特色;二,他的歌曲偏向調侃和幽默,道出社會和生活的現實(這也是香港流行文化的特點之一),再表現一種中庸、務實的生活態度;三,描述當下的生活狀況,提倡「及時行樂」、「今朝有酒今朝醉」的觀念(香港本土文化的大特點),如〈半斤八兩〉、〈有酒今朝醉〉、〈打雀英雄傳〉、〈最緊要好玩〉等。
第二個特點是世俗性、迎合大眾口味。如前所述,許冠傑歌曲以社會寫實見長、以口語、俚語特出,口語、俗語入詞有助歌曲於低下階層流傳,琅琅上口,易於歌唱,迎合了部份低下層的知識水平;此外,香港在現代化的同時,很多古舊的東西如傳統的道德、禮教等仍未丟棄,許冠傑於是嘗試把這些「古舊的東西」挪用到流行文化中, 結果出乎意料,這些傳統與流行交織的樂曲竟符合當時的大眾口味;還有,他的歌曲、電影是低下階層社會的寫照,歌曲指向一個平常,甚至庸俗的社會;其歌曲旋律也迎合當時的大眾口味,使歌曲顯得現代化,而直接把歐西流行曲填上粵語歌詞極受大眾歡迎。
第三個特點是許冠傑歌曲善於捕捉大眾生活的特色,以社會問題歌和鬼馬歌為甚。這些歌曲是動態的,著重事情的過程敘述,彷彿在訴說香港的故事。許冠傑用大量的港式粵語製造出一段段生活的過程,有時用概括性的方式勾勒出大眾階層的生活總體,並使用一種固定模式:「先發洩,後安撫」, 如〈半斤八兩〉在開頭先唱出「打工仔」折墮的地方,但在結尾又用認命和妥協的態度勸大家接受,加上旋律輕快,使本來要為打工仔打抱不平的歌曲起了一種安撫的作用。因此他的社會歌是貼著大眾生活走,力求穩定和消解大眾的壞情緒,並非要激起大眾心中的怨憤。
最後, 許冠傑歌曲有善於捕捉時代精神的特點。如果說,七十年代是辛苦、艱難的時期,那麼,八十年代定是經過辛苦打拼後享受成果的「先苦後甜」時期,因歌曲大唱年輕人的玩樂活動。當然,這些歌曲仍符合許冠傑的特性,仍順應時代,迎合大眾口味。例如電影〈打工皇帝〉與主題歌曲〈最緊要好玩〉,而這彷似是香港八十年代的時代精神,以「好玩、享樂」的人生態度來應付日常生活的呆板、無聊、瑣碎和勞累,符合當下的生活特性,這又是他的歌曲受歡迎的原因;另一方面,這些歌曲也可視為媚俗,雖然如此,媚俗的特點卻起到反映現實的作用──看到香港從起飛到繁榮的社會狀況中大眾生活的部份現實,具有現實意義。
没有播种,何来收获;没有辛劳,何来成功;没有磨难,何来荣耀;没有挫折,何来辉煌。
乐观主义者总是想象自己实现了目标的情景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